English

对“教授升值”现象的思考

1999-12-15 来源:光明日报 王平川 刘淑霞 我有话说

从11月开始,清华大学的老师收入猛涨,最高的增加了5000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给教师涨工资。日前,教育部也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将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16个行业中,提高到中等以上水平。我国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良好开端,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价值意识增强。当代知识分子要求承认知识的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希望做到按知识成果的价值获取报酬,对“脑体倒挂”、平均主义现象极为不满。他们希望社会真正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希望决策者树立对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知识、人才的正确观念,制定相应政策,实施相应措施。

第二,竞争意识升华。当代知识分子要求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有充分的机会显露才华,施展抱负,要求用“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代替由出身和裙带关系来决定职业选择和个人晋升。竞争机制一旦形成,一旦能客观公正地衡量一个人的才能与贡献,知识分子便会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

第三,自尊意识强烈。当代知识分子希望管理者理解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的劳动,了解自己的才能,承认自己的贡献,给予应有的肯定、表彰和鼓励。他们要求平等,希望管理者诚恳相待有人情味儿,能同等待人、处事公道、作风正派,希望有一个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但是,长期以来,脑体倒挂,知识相对贬值,知识分子待遇偏低,导致了人才大量外流。中科院院士、北大物理系主任甘子钊教授感慨地说,北大物理系向来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最向往的地方,遗憾的是,自“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培养出来的学生,物理系按成绩排列的前三分之一学生都出国了,而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平均每月从国家和学校领到的工资收入仅为516.8元,低于北京市职工的平均收入。”

与此同时,知识相对贬值,也造成了人才的异常流动。天津市科委统计,该市从教授、专家而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家的有1500多人;上海市更玄乎,500余家高校产业绝大多数是教授们坐阵“军中帐”,仅1994年,就有200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下海”办公司———高级知识分子争当董事长、总经理已成为今日高校的时髦;北京的教授“下海”,时间早于津、沪,人数多于津、沪,这无需统计,往中关村一条街逛一圈就知道了。

人才大量外流,使人才争夺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新招迭出,各种优惠措施令人眼花缭乱。深圳规定:将科技项目税后纯利的6%用来奖励发明人;新疆哈密市明确指出:对开发名优特产品者,用新增利润的10—15%给予一次性奖励;上海实行“人才绿卡制’:凡获得者,可定期或短期到浦东一试身手,也不必转行政和户籍关系;广东潮州市信托投资公司为招才打出:在保障上具有全民企业的可靠感,在待遇上具有“三资”企业的优惠感,在发展上具有充分施展的机遇感……

清华、北大等高校提高教师工资,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这不仅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这是党和政府改善教师待遇,充分实现知识和知识分子价值的重要步骤。它拉开了我国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序幕,标志着高校发展和知识分子待遇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标志着党和政府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价值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它为我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我们衷心地希望这星星之火能成为燎原之势,希望“教授升值”能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高度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知识分子是知识的创造者、供给者和人格化代表。一个真正的知识经济社会是知识分子具有地位、其价值能够充分实现的社会,知识经济是永远不会光临知识分子没有地位和缺少价值的社会。

增加教育投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现代经济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人力资本在经济建设的资本结构中的份量日益加重,目前,世界银行已将人力资本概念运用到促进发展的技术政策之中。面对发达国家在培育、开发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作为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人才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难道不应当以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敏感来关注它吗?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